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学术研讨会

  9月25日,为庆祝聊城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并深入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由聊城大学主办、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聊城大学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聊城大学东校区6号楼c101举行。来自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郑州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多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研讨会,会议开幕式由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子平教授主持,副院长华敏、黄昊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刘子平院长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聊城大学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历史及办学成果。他谈到,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为学术界搭建了一个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平台,更为聊城大学师生提供了向各位专家学习交流、拓宽视野的宝贵机会。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愿意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与各位专家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繁荣发展。

  与会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专题学术报告。周向军教授作了题为《在系列关系中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基础》的主旨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共性和个性等十对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哲学基础的认识和理解;赵朝峰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及特点》的主旨报告,围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方略与特点展开详细论述,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指导;赵付科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规律初探》主旨报告,从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主体力量、价值取向、内在要求、根本任务与世界关照等六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杨静娴教授作了题为《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的主旨报告,全面阐述了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应然、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强调了数字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角色和深远影响;郑士鹏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主动性》的主旨报告,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主动、理论主动、文化主动与实践主动等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主动性。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次会议是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发展与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会上各位知名专家、学者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这一核心议题,不仅紧扣时代脉搏,也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理论探索的前沿方向。未来,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发展与创新。

(审核 刘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