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12月。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8月成立的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政治系,经马列主义教研室、德育教研室、马列主义教学部、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发展阶段。学院独立建制,是直属学校管理的二级机构,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宣传、社会服务等工作。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点。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学院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2016年入选山东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机构设置完备,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系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6个教研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校本科生574名,硕士研究生101人。
学院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勤奋敬业的师资队伍,15人次获评全国师德标兵、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骨干、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山东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校级教学名师7人、教学新星4人、聊城大学教书育人楷模3人、“大学生良师益友”2人;校“光岳英才”“光岳新秀”13人。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建立健全了集体备课、集中研讨、全程监控、综合评价为一体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体系,积极打造“金课”,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批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比赛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教师微课比赛一等奖1项,山东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5项,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比赛一二等奖3项,首届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一二等奖7项;校级青年教师比赛、教师教育创新大赛、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教师观摩赛等获奖30余项。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具有48年办学历史,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建设注重师范性和综合性、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优秀人才,实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3+2”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师范生“全程式”从业技能培养模式,强化教师技能培养;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学生在第六届至第九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特等奖14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累计获奖39项;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获得山东省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省级银奖,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获得省级先进班集体2个。
学院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开展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被学校遴选为“冲一流学科”。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基地”等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和“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研究中心”“孔繁森精神与西部援建研究中心”等3个校级研究中心。2016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承担教育部、国家民委、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4部。在《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近代史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中央统战部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7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全省高校思政教育优秀成果奖8项、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
近年来学院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理论座谈会、新时代孔繁森精神学术研讨会等多次国内学术研讨会,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山东大学等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网、山东省社科联网、齐鲁晚报、聊城电视台等省内外媒体对会议及主题报告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广泛社会与学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