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2025级本科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科学规划成长路径、牢固树立远大志向,马克思主义学院于9月7日至11日组织开展了系统化、多层次、全覆盖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学院以“思想引导、学业指导、生活辅导、创实倡导”为四大主线,协同推进、双向贯通,全面助力新生融入大学生活、明确发展方向、激发内生动力。
01思想引导:铸魂育人,把正成长方向学院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
在党团主题教育中,系统讲解入团、入党的流程与标准,强调党团员的责任与使命,鼓励新生提高政治觉悟,积极向组织靠拢,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基于此,重点开展了新生团员意识教育,详细解读团章团纪,明确团员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强调“六个坚持”基本要求,鼓励团员主动将理论融入实践,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团组织贡献青春力量。
在加强思想引领的同时,学院高度重视法制安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邀请法学院学生立足校园实际,围绕法治安全、网络规范与个人素养三大维度,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例育心,切实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助力营造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校园文化氛围。
02学业指导:夯基固本,锚定发展志向学院系统组织多场学业指导与政策解读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科学规划学业发展路径。系统讲述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专业发展等重要内容,助力新生快速熟悉专业全貌,找准自身定位,以饱满的热情开启大学专业学习之旅。
针对新生普遍关心的学业问题,现场讲解教务系统使用,细致阐释学分、绩点、选课等十六项关键内容,为学业规划提供清晰指引。除此之外,向新生全面介绍学业成绩、综合评价及评奖评优政策,并详细阐述了各方面的内容构成及评定条件,特别强调文化成绩与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帮助新生确立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同时,学院组织新生以马克思主义广场为起点,依次参观日晷广场、孟真湖、逸夫图书馆等校园标志地标,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03生活辅导:用心关怀,校准人生航向学院高度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与生活融入。从时间管理、人际沟通、情绪调适等五个维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及心理帮扶,帮助新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提升心理韧性,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另外,聚焦国家“五奖一助”资助政策体系,主动寻困、解困,向新生普及学校资助政策。
在纪律方面,全面解读校规校纪及违纪处分细则,并着重强调了学术不端、考试违纪等行为的红线界限,引导新生自觉规范自身言行,树立严谨求实的学风作风,为顺利完成学业、全面发展成才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纪律保障。其中,以安全为锚,一方面,结合真实案例深入解析“校园贷”常见陷阱与现实危害,切实增强新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理性消费能力,有力筑牢校园金融安全防线。另一方面,详细解读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强调内务整理、安全防范与请假制度,通过细化行为规范,明确内务整理的具体要求与评分标准,引导新生自觉养成整洁自律的生活习惯,推动形成整洁、和谐、安全的宿舍环境。
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凤芹以“大学,你好”为主题,鼓励同学们从多维度理解大学生活,做到读“厚”书本、想“深”问题、练“真”本事、交“铁”朋友,平衡做人做事,夯实专业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
04创实倡导:激发潜能,强化实践导向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提供系统化的实践项目与科创平台,鼓励每一位学生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成长为具备扎实学识、健全人格与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一方面开展创新创业专题辅导,结合学院政策与成功案例,展示从创意到实践的全流程,鼓励新生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不断充实自己。另一方面,详细介绍了“百万大学生进社区”“三下乡”“青鸟计划”等实践项目及各类科创活动,通过展示优秀案例,鼓励新生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除此之外,还向新生阐释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与参与途径,指出志愿服务既是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也是自我提升的宝贵平台,鼓励大家在志愿服务中锤炼自我、服务社会。其中,为增强新生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个人追求的行动自觉,还系统介绍了西部计划项目的相关政策,包括招募条件、岗位分配、待遇保障及未来发展通道,鼓励新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西部基层建设,为基层治理与发展添砖加瓦。
此外,学院利用晚间组织开展学唱校歌、学习学生手册、班级团建等集体活动,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本次入学教育系统设计、内容务实、覆盖全面,依托“四导四向”育人机制,在思想塑造、学业启蒙、生活适应和实践创新等方面协同发力,为2025级本科新生的全面成长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其在大学新征程中行稳致远。
(审核 裴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