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3011203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Chinese System of Socialism Theory
学时/学分:本课程学分为5学分,开设80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64学时,网络教学与实践课教学16学时。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笔试与平时考核结合。
选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订版。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等
适用专业及层次:大二各专业
执笔人:杨守宝
审核人:郑继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1:能够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及其理论精髓,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课程教学目标2:能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课程教学目标3:能够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课程教学目标4: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通信工程领域中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等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部件与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3-2:能够针对方案设计的具体目标,完成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等功能模块中单元部件的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顾及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影响因素。 |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4 |
3-4能够在复杂环境问题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经济、社会问题,系统、全面、优化工艺方案,体现创新意识 |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4 | |
(六)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通信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6-1:熟悉通信工程领域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并理解其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 教学目标2
|
6-4能够分析和评价复杂通信工程的实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同时理解这些因素对工程实施的制约或影响,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 | 教学目标4 | |
(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通信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7-1能够理解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环保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
7-2能够思考、理解和评价通信工程实践对环境、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4 | |
(八)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通信工程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8-1了解中国国情,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
8-2理解通信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与环保意识。 |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目标4 |
三、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 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支撑课程目标1、2、3、4)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6.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求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支撑课程目标1)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要求学生:掌握新民主主义的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支撑课程目标1、3)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
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标志性事件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
要求学生: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依据以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支撑课程目标1、3)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论十大关系》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社会主要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突破
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支撑课程目标1、3、4)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3.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
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要求学生: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历史地位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支撑课程目标1、2、3、4)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观点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历史地位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支撑课程目标1、2、3、4)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5.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要求学生: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
第三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支撑课程目标1、2、3、4)
1. 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 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支撑课程目标1、3)
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3.奋力实现中国梦
4.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5.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要求学生:掌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支撑课程目标1、2、3)
1.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3.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4.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10.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要求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建设领域中的理论主张和实践要求。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支撑课程目标3、4)
1.全面建成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要求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4.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全面依法治国
6.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
要求学生:掌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统领作用及其意义。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支撑课程目标1、3)
1.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2.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习近平强军思想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支撑课程目标1、3)
1.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2. 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当前世界形势和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理解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途径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支撑课程目标1、2、3、4)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2.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支撑课程目标1、2、3、4)
教学重点: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2.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难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特别是习近平重要讲话内容);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支撑课程目标1)
教学重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教学难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支撑课程目标1、3)
教学重点: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标志性事件
教学难点: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支撑课程目标1、3)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和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2.深刻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1.《论十大关系》;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支撑课程目标1、3、4)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教学难点:
1.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
2.如何理解现阶段的剥削现象和贫富差别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支撑课程目标1、2、3、4)
教学重点: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
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支撑课程目标1、2、3、4)
教学重点: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主要内容;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2.如何理解“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支撑课程目标1、2、3、4)
教学重点: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如何从新时代与新思想之间的关系领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嬗变。
2.如何理解“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支撑课程目标1、3)
教学重点: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1.实现中国梦的路径;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重点:1.新发展理念;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
1.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3.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要求。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支撑课程目标3、4)
教学重点: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2.全面改革理论;3.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4.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5.全面从严治党的深远意义。
教学难点:“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支撑课程目标3、4)
教学重点:1.习近平强军思想;2.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路径。
教学难点: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重点: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难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重点:1.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3.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4. 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教学难点:1.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富国和强国相统一。
五、教学建议进度(学时数64)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学时数6)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学时数6)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学时数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学时数4)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学时数4)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时数4)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学时数4)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学时数6)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学时数3)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学时数12)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时数3)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学时数4)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学时数2)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学时数2)
六、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为辅,通过知识学习、参与体验、社会调研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采用学生平时表现和闭卷笔试相结合方式,平时考核占2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核占60%。平时考核则根据学生考勤情况、课堂发言、经典阅读、实践报告、网络作业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期中成绩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客观题考核。
八、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期中成绩×20%+平时成绩×20%(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测验、讨论发言、调查报告等构成)
九、教学参考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6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孙居涛编写,武汉大学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概论》,庄福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1—8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邓小平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
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