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青年学生拓宽认知视野、舒缓学业压力,10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于东校区6#A201开展“光影疗心,闲暇解忧”周末影院活动。

影片播放前,主讲人时娜围绕“绝境中的希望具象化”“自我救赎的行动逻辑”“善意传递的价值延伸”三个核心维度,系统解读了影片的精神内核。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以银行家安迪的冤狱遭遇为主线,讲述其在肖申克监狱长期监禁期间,凭借智慧与毅力暗中筹备越狱计划,最终成功重获自由并揭露监狱腐败黑幕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个体在极端困境中对自由的执着坚守,以及对自我价值的主动捍卫。
观影环节,同学们全程沉浸于影片叙事,从安迪入狱初期的压抑境遇,到其暗中筹备时的隐忍坚韧,再到越狱成功时的震撼释然,多个关键片段引发现场同学的情感触动。影片结束后,同学们围绕影片展开热烈交流,深入探讨如何将影片中直面困难的精神应用于生活学习、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
此次活动既是一次轻松的周末休闲体验,更是一堂沉浸式的心理成长课。活动既帮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业节奏中有效舒缓了压力、增进了同辈交流,而且为培养同学们积极的心理状态、实现全面健康发展筑牢了心灵基础。
2025级2班的时娜表示观看《肖申克的救赎》,最令我震撼的是安迪在雨夜中张开双臂的瞬间。二十年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未能困住他对自由的执着追求。这份“希望永不磨灭”的力量,让我深刻领悟到绝境之中心向光明的真正意义。
2025级2班的周文彬认为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坚守格外动人。他以一把小锤子耗时多年挖通隧道,更以书籍与音乐为狱友带去精神慰藉。这份藏在隐忍之下的坚韧,让我明晰:真正的自由从非挣脱物理牢笼,而是守住内心不灭的光。
2025级3班的李佳懿觉得在《肖申克的救赎》里,瑞德的转变令我深受触动。从“体制化”带来的麻木,到被安迪唤醒心底的希望,我才懂得:真正的救赎,既是有人带你看见高墙外的世界,更是自己拥有走向它的勇气。
(审核 李洪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