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研究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术态度、科学规划学业生涯,实现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顺利转变,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入学教育活动,为新生“扣好研究生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一、暖心启航:迎新报到与入学关怀
9月7日,学院迎来2025级研究生新生。迎新现场,志愿者热情引导,协助办理入学手续、搬运行李、介绍校园,保障入学流程高效顺畅。学院领导与教师深入宿舍,关切询问新生入住情况,细致察看住宿环境。各班班主任主持“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组织新生互相认识,讲解课程安排与校园生活,布置入学教育相关安排,助力新生快速融入新阶段。
二、学业导航:培养方案解读与校园融入
9月8日上午,学院副院长黄昊主持召开研究生培养方案解读会,系统介绍学院发展历程、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并重点阐述科研训练、学术交流与学位论文等关键环节。他强调,研究生需转变学习观念,强化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学院科研秘书就教学管理及学习计划制定提供建议,鼓励新生主动探索研究方向。当天下午,新生在班助引导下参观东湖、日晷广场、彩虹桥、逸夫图书馆等校园地标,切身感受学校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
三、思想领航:第二课堂与理想信念教育
9月9日,学院团委书记主持第二课堂培养交流会,详细介绍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政策与实施路径,同步开展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引导新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第二课堂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鼓励新生在学术卓越的同时锤炼品格、奉献社会。另外,研究生会举办招新宣讲会,系统介绍部门职能与评奖评优政策。当晚,优秀校友、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读博士李兴盛应邀分享考博经验,从备考规划、复习策略与心态调整等多角度提供实用建议,激励新生尽早明确方向,保持专注与韧性,在科研道路上脚踏实地、勇于探索。
四、科研助航:学科回顾与思政创新体验
9月10日,学院副院长华敏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立20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报告,梳理学院学科发展、科研成果与师资建设,展示学院在项目申报、论文发表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成绩,并展望学科未来方向,增强新生的专业认同与学术信心。下午,青年学习会成员介绍学院“五分钟微思政课”与思政年历交互体验活动,现场以“九一八事变”为主题进行微课展示,通过历史影像与英雄事迹弘扬爱国主义,强化新生的历史责任感。9月11日下午,学院院长刘子平主持导师见面会,导师和新生分别就研究方向、个人规划进行交流,气氛热烈融洽,为后续双向选择奠定基础。
五、实践护航:教学技能与竞赛经验传承
9月11日,举办“光岳读书会”暨《马克思靠谱》读书分享,学术科研部成员通过讲解和展示优秀笔记,激发新生的学术兴趣与阅读热情。当晚,邀请优秀校友张倩倩、陈泉润分享求职备考经验,为新生提供备考与职业发展的有益参考。9月12日,学院聚焦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详细介绍教学技能大赛流程与要求,并邀请“华文杯”教学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分享参赛经验。从教学设计、课堂表达与互动技巧到备赛心态、资源整合与临场应变能力,多方面提出切实建议,鼓励新生多演练、勤反思,全面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此外,学院还组织新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研究生手册》、集体观看电影《青年马克思》,进一步巩固入学教育成效。新生积极撰写心得体会,深化对教育内容的理解与反思。2025级新生张建鑫表示,通过入学教育,她更好地适应了新生活、明确了科研方向,坚定了专业信念,未来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踏实的态度走好研究生每一步。新学期、新气象,新征程、新挑战。本次入学教育系统全面、内容扎实,为2025级研究生顺利开启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实现了“开好头、起好步”的育人目标。
(审核 裴新丽)